close

   

說到中港小吃,老中港人一定忘不老媽祖廟口本名連晴名的『粔粿明』的粔粿。


    粔粿類似台灣其他各地『苦仔碟』、『蚵碟』,是將菜及肉、魚片或蚵仔,放在鐵匙杓上,塗裹醬類,再放入油鼎滾炸的一種小吃。若趁熱沾點蒜蓉醬油、辣椒醬,吃起來的那股特有的香味,最教人垂涎。這種小吃中港人特別給他一個最為傳神的名字『粔粿』。據『粔粿明』的七弟,今省立竹北高中校長連添財說:其最主要差別在於,中港粔粿是塗裹蒸糕粿所用的米漿,『苦仔碟』是塗裹麵粉漿。


    『粔粿明』是家中長子,一身手藝傳承自其父連灶,為第二代傳人。因個性風趣豪爽,加上對粔粿口味的獨特調哩,大受鄉里喜愛,使其在具粿生意競爭路上略勝同行一籌,而博得『粔粿明』之稱。鄉里更因其技藝純熟,將它與當時的『殺豬頭』的豬刀,『連水發』的魚刀並稱為『中港三支刀』。今其後人尚在竹南中正路與民族路交會口附近經營粔粿生意,媽祖廟口為其堂弟所經營。此外,其家所蒸之糕粿,仍是最受消費者喜愛的。


    『粔粿明』的家,就在過蕃社舞場後右轉不遠處。原是一三合院建築,近年東廂房改建為洋樓,惟其正廳屋頂有一神獸雕塑造型,乃為避保安宮廟角所沖之煞而設計的。雖因風吹雨打,稍有損壞,卻是竹南地區僅見,頗具特色。


    粔粿明的身影不再,粔粿明的粔粿攤前的記憶,仍鮮活在老中港人的夢裡;過去中港的風華不再,但是相信中港人的心還在,一如日日東昇的太陽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漢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