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金銀紙簡介:


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由來:業者以蔡倫為其業祖(農曆 十月三日)。


1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東漢:蔡倫詐死,其妻燒紙,以推銷紙。一說蔡倫之兄蔡莫所製紙質較差,其嫂詐死,其兄燒紙,以推銷紙。


2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南北朝:唐「文宗備問」以南齊廢帝好鬼神,剪紙為錢以陪葬。


3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唐朝:唐太宗李世明遊地府及太宗尋母墳的傳說。


4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五代:「清異錄」記載五代後周世宗出殯時,「金銀錢寶,皆寓於形,雕印文字於紙,黃曰泉臺上寶,白曰泉臺亞寶」。

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金銀紙的內涵:多情人間的多情產物。

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港的開發:優良港灣,舊官道要鎮。


1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名稱:最早見於永曆六年(一六五二),明太僕少卿沈光文「臺灣輿圖考」,時稱「中港仔」。


2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明鄭時期屬天興縣。


3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清康熙五十年(一七一一),設中港塘,置兵十人,並招募開墾今海口、鹽館前與公館仔一帶。


4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雍正元年(一七二三),正式設治為「淡水廳竹塹保中港庄」,是北部重要城鎮。


5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大陸移民經此遷移臺灣各地,原鄉金銀紙因此在中港生根。


四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港金銀紙的發展:


1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日據時期:民國元年至二十九年,由七家增至六十家;全臺唯一金銀紙生產中心。


2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日本原紙——落地甲或內地甲銷售來中港。


3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十八年「廟神昇天」,並未禁止金銀紙使用與製造。


4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盟軍空襲開始,禁止金銀紙業,業者私做或至外地製作。


5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光復後,在蓬勃發展


6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五十年代末開始外銷,家家戶戶,老老少少,幾乎日以繼夜都從事金銀紙的製作;晴天馬路上晾曬的金銀紙,一望無際,猶如一片紙海。


7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六十年初部分開始機械化生產。


8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六十六年計有三八五家製造商,全鎮四分之一人口從事此業,是全世界最大生產城鎮。


9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七十年初,因大家樂盛行而再蓬勃發展。


10.     大家樂結束、機械生產力改進及成品進口,手工製作漸走向下坡。


五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傳統製作金銀紙的基本工具:原紙、木槌、木砧板、紙刀、磨刀石、磨刀油(斬紙)、破布子樹皮刷子、漿糊、錫箔紙或鋁箔紙、金黃色染料、紅色染料、染料盛器、印模(褙紙、擦紙、頓紙)、刨紙鋸、刨紙釘板、刨紙鐵皮磨板(鐵罐皮釘成粗細不同、三種)、刨紙浮石(攄紙)、鹹草(藺草)、切草刀(綁只)等。


六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金銀紙的基本製作過程:


1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斬紙:依成品大小,將原紙裁開約為成品的一、二或四倍。(危險而吃重、頭手)


2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撕箔仔:撕裁箔紙(老闆)


3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褙紙:裱貼錫箔或鋁箔(技術、師傅)


4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晾乾:日照


5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擦紙:錫箔或鋁箔上擦塗金黃色染料——金藥(槐花)


6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晾乾:日照


7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頓紙:錫箔或鋁箔上蓋印模——紅藥(蘇木)


8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攄紙:刨光磨平紙邊。依序:用刨鋸、刨釘板橫磨,用粗、中、細三種鐵皮磨板及浮石直磨。(最辛苦、二手)


9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擂只仔:依客戶需求,以木尺量分刨磨好的紙,使符合成品所需高度的一或二倍。(二手)


10.     斬只仔:將量分好的紙,裁斬為成品的所需的尺寸。(頭手)


11.     切草:有的叫斬草,將切藺草切成適合綁綑成品的長短。


12.     綁只仔:綑綁為成品,至少最上面需加一張面仔紙。


13.     打印:成品側面蓋印,區分用途。(二手)


14.     入籠:裝箱。(二手)


七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金銀紙的基本分類


金銀紙的種類,因地方及使用的不同,尤其是民間各神壇自行開發,乃至現代社會演化與商人的創意金銀紙,種類之多,族繁不及備載。這部分要說清楚講明白,是可以寫成一部厚厚的專書。因此這裡只是針對日常大家所經常而通用,並略涉及其他略較具有傳統的金銀紙作說明


1.銀紙:


傳統銀紙:只裱貼錫箔或鋁箔,不塗金黃色顏料,也不蓋有任何圖印。通常分二種:面積較小者叫小銀,較大者叫大銀。至於大小,簡單說就是幣值,金紙、銀紙的幣值都是如此來區分。


時代銀紙:仿台幣、美金、信用卡等


2.金紙:金紙的種類較多些,只要錫箔或鋁箔上塗金黃色的「金藥」,就是金紙,而有更多是會再蓋上圖印,一樣都是金紙,只是依圖印的不同及紙張大小,而有不同的名稱。再把它們細分如下:


沒蓋印:小的叫「福金」,大的叫「刈金」。


有蓋印


壽金:蓋有「福祿壽」或「壽」、「三童子」圖字印者,通稱為「壽金」,但都是成綑的。
大百壽金:面積特大,直接摺成三摺者,不用草捆成一疊疊的。


天公金:蓋有「叩答恩光」圖印者,俗稱為「天公金」,它也和「大百壽金」一樣,都是直接摺成三摺。新竹一帶蓋有「天金」、「尺金」或「天尺金」圖字印者,可歸在壽金,。


時代金紙:仿台幣、美金、媽祖金、土地金、 文昌帝 君金、元帥金、財神金、偏財金、接財金等等


3.神紙:佛教道教,拜神祭鬼的都有;有祭品的,也有神祇的;有通用的,也有地域性及時代性,甚至同樣的神紙,因時代而圖案也會有所不同。總之,種類及性質最多,多到連許多商家不但搞不清,有的連聽也沒聽過,卻是最神秘有趣。底下只是舉一些較普遍而常用的說明:


  補運錢:中國人是最喜歡補的民族


經衣:有稱更衣,印有各式衣服鞋褲日用品,專用於好兄弟,是最溫馨敦厚的設計,必需在拜拜插好香後即焚化。


甲馬:早期印盔甲及馬匹,現代多了士兵。


黃古紙:掃墓時用


七娘媽:彩色套色七仙女,七夕時用,其實是七娘媽的神體。似此「神體」的神紙,大多是單色印刷。平時沒供奉如「天官」、「水官」、「地官」、「山神」,需要時呼請而來,事畢燒化送走,因此又有「雲馬錢」或「神馬錢」,作為神尊的坐騎。


給特定對象:「閻王錢」、「五鬼錢」、「床母衣


特定用途:「替身」、「改年經」


金銀紙的基本使用:


1.拜天公及同等級的神:用「五色金」--福金、刈金、壽金、大百壽金、天公金--『五個廟門』


2.拜王爺或初一、十五「犒軍(將)」:用「四色金」--福金、刈金、壽金、大百壽金,另加「甲馬」。『三個廟門』


3.拜土地公(初二、十六做牙):「三色金」--福金、刈金、壽金--『一個廟門』


4.普度:更衣、小銀、大銀、福金、刈金、壽金(普度公)


5.忌辰:銀紙、壽金


6.地基主:銀紙、福金、刈金、壽金


7.床母:壽金、床母衣


8.現代各有專屬紙錢,各有想望的紙錢







九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金銀紙的用語:


1.    刈:一張箔紙撕裁次數的計量詞,如紙張的開數,刈數愈多,箔紙愈小,成品價格愈便宜。


2.  只:即是金銀紙用草繩綑綁成疊的最小計算單位,依不同產品,一支的只數不等。


3.    足百:一00張一只(含面仔紙),一支十只,壽金專用。


4.  大、中、小箔:箔紙的大小。


5.大、中、小銀:紙張的大小。


6. 大百:即頂極壽金,每支一千張。


7.  二十張面:大百壽金一支一千張,有二十只,每只五十張者。


8. 四十張面:大百壽金一支一千張,有四十只,每只二十五張者。


十、金銀紙的藝術:印模是常民百姓的版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漢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